..

閱讀《海德格爾的〈同一與差異〉》

Martin Heidegger

Identity and Difference

THE PRINCIPLE OF IDENTITY(同一性原理)

通常,同一性原理表述爲:A=A。同一性原理是思考的最高級別的原理。我們應該考慮一下,從這個原理中思考什麼是同一性。

當思考試圖追尋某個喚起其思索的物時,思索本身可能也經歷着變化。因此,我們建議更多地關注思考的道路而不是思考的內容。過於依賴於思考的內容可能直接阻礙了本講座的進程。

公式A=A做了什麼,使之常常用於代表同一性原理。公式表述了A和A的相等。相等意味着至少有兩個元素。一個A等於另一個。這就是同一性原理想要表達的?顯然不是。在拉丁語中,同一是“idem”,在古希臘語中,則是τὸ αὺτό,翻譯過來,τὸ αὺτό就是“相同”。如果誰一直在重複自己,例如“樹是樹”,他就是永真的(tautology)重言式。對於相同的事物而言,一個足矣。因爲完全相同,所以並不需要兩個。

公式A=A言說了相等,但並沒有定義A就是相等。同一性原理的一般表述於是透露出了原理試圖說出的話:A是A,即每一個A就是相同的自身。

當我們囿於通常的表述來定義什麼是同一性,這讓我們回憶起一個很古老的詞彙,柏拉圖曾用它來領悟同一性,一個可以回溯到更爲古老的一個詞。在《智者》254d,柏拉圖說στάσιζ和κίνησιζ,停止和移動。在這裏柏拉圖有一個奇怪的說法: οὺκοῦν αὺτῶν έκαστον τοῖν μὲν δυοῖν έτερόν ὲστιν, αύτὸ δὲαθτῶ ταύτόν。

“每個一都與其他(二)不同,但其自身就和自身相同”。柏拉圖沒有說:έκαστιν αύτὸ ταύτόν,“每個自身相同”,而是說: έκαστον ὲαυτῶ ταύτόν,“每一個自身和自身相同”。

與格的ὲαυτῶ意思是:每一個物自身返回其自身,每一個物自身和自身相同。我們的語言,像希臘語一樣能夠清晰地表達同一性的一和相同詞語的同一性,同時在這個詞語的各種變化形式中表達自身。

同一性原理的公式A=A的更適合的表述不是每一個A和其自身相同,而是每一個A就是其自身和自身相同。相同性意味着和(with)的關係,即,一種調停、一個連接、一個綜合:單一成爲單一。這就是爲什麼在整個西方哲學史的思索中,都把同一性視爲單一。但是單一並不是陳舊的如乏味的單調的空無。相反,找到和其自身相同的連接之點——在同一性的相同已經暗含着——在決斷的獨特的方式中調停——西方哲學已經思考超過兩千年,在這裏棲居的同一性中調解的光之綻放。這種懷疑論的唯心主義,通過萊布尼茲和康德的準備,經過費希特、謝林和黑格爾對本質的構建,將同一性在其自身合成。這種棲居在這裏不能證明。我們只需要記住一點:從懷疑論的唯心主義之始起,就不再可能把現在單一思索爲相同性了,而且忽視了單一的調停。不論如何,同一性都在一種抽象的方式中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