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異曲同工之效

本來想的,寫命題作文其實有一段時間了。說,這是必要的訓練哈,只是開頭就不是很順利。

異曲同工之效,本來第一反應其實是,類似某種雙塔奇兵的效果?好像另外一個譯本叫殊途同歸?不過仔細想一下,其實這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殊途同歸其實更好理解一些——個人的角度來說——類似某種倒置的樹結構:比如萊布尼茲和牛頓對於無窮小的爭執殊途同歸,其實還是一件事情——某種數學意義上。或者是克爾凱郭爾和尼采某種意義上其實也殊途同歸,某種意義可能就是某種顛倒或者反轉的黑格爾雖然面向可能很多不同。所以,殊途同歸其實更多含義了某種“道”或者“道路”,條條大路通羅馬,最終匯聚於某處,好像這更是類似於從下而上的觀看,上升之路必將匯合。

而異曲同工可能有些難以建模,作爲關鍵詞的“之效”,好像某種效果或者成效,於是視角變得從上而下了,有很多方法都可能得到相同或者類似的效果。所以這是某種逆向的魔法藥劑課程——現代的話語可能應該叫——逆向工程,當然,這是作爲“效”的關鍵詞——雖然這種解讀其實並不唯一。不過從“道”到“效”的變化,不論從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某種觀點或者觀看其實是件很有趣的事情:有之以爲利(效),無之以爲用(道)。

當然,異曲同工之效可能關鍵詞也不一定在效,異與同其實本來就有了道路或者應該叫分殊或者實際操作——某種“操持”或者更進一步地“在場”,而結果——不是作爲某種靜態的價值或者結構,其實乃是生成中的——河流——萬物皆流——而不同的此在其實生存着,綻出某種“和諧”,雖然這好像也可以歸爲某種“道”了。這是大抵可以算作的本體論或者形而上的層面。

而實踐層面,其實就更多的選項或者效果的估值——賦值或者效用了。


只是,不論是自上而下還是相反,其實上更爲根本的事實難道不是上和下麼?上-下是不是某種異-同的結構呢?道或者效貌似都可以如此解釋的,某種真理結構或者效用的路徑,或者相反,真理的路徑或者效用的結構,這個意義上,其實上和下理論上也是相對的,只是關於上和下本身,是否也是某種“同一”和“差異”的結構或者裝置呢。

類似於某種向上:價值生成——向下:效果的實現,所以上和下其實變成了某種生存的(存在論的)基本方式?

然後邪惡地——靈機一動,說這兩者的悖論之結合,就是所謂的人的尺度,正是謂人乃萬物的尺度——這大概是說明了,其實滑向黑格爾是如此地容易啊,單純的苦修士和邪惡的魔法師之間,甚至都沒有一念之差——當然,也可能只是我們的尺度的度量還不能對應着我們分析的事物了。